在北方的夏季,菜市场上总是能看到新鲜的应季蔬菜,如黄瓜、茄子和豆角。然而,某一天在我常去的菜摊上,意外发现了几把整齐扎好的红苋菜。它的叶子宽大而绿,翻过来一看,竟然是浓烈的紫红色,仿佛是意外洒落的胭脂。茎秆水嫩,泛着光泽,这在北方可不常见。摊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,见我盯着看,便热情地递来一把:“这是我家院子里种的,刚采的,炒着吃或做汤都不错!在四川我们叫它长寿菜。”我接过她的红苋菜,不由自主地用指甲轻轻一掐,鲜红的汁水便涌了出来,顺着指缝流下,浸染了我的指尖。
买回家的红苋菜经过洗净后,锅中放入几瓣蒜,伴随着“刺啦”的声响倒入热油中,翻炒几下,紫红的汁水快速渗出,锅底立刻被染成浓艳的胭脂红。蔬菜渐渐软化,与汤汁一起盛出。新蒸的白米饭冒着热气,我把这汪红艳艳的苋菜汁浇在雪白的饭上,用筷子轻轻搅拌。瞬间,洁白的米饭仿佛施了魔法,变成了一片温柔的粉嘟嘟的胭脂色。手指不小心沾上了汁水,肤色也变得粉嫩嫩的。这碗里温暖的粉红色影像,不禁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少女情怀。
红苋菜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饮食良品。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中提到:“六月种苋菜……茎既坚硬,便可收之。”历代文人常以其为题,陆游在《秋近》中描绘道:“石榴萱草并成空,又见墙阴苋叶红。”那一丛苋红分明是岁月流逝中温暖的印记。而方岳在《次韵羹苋》中更是写出了苋菜与人间田园的美好意境:“脱粟饭香供野苋,荷锄人饱捻霜毛。”新摘的苋菜与清香的粟饭相融,那是一种真正让人向往的乡村诗意。
红苋菜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。《本草纲目》提到苋菜可“通九窍”,被视为一种药材。人们称之为“长寿菜”,不仅因为其养生健体,更因为其坚韧不拔,能在各种土壤中生长,无论是干旱还是涝灾,苋菜总能坚强顽强地生长。当春天撒下种子,夏天就能看到红红绿绿的景象。其水嫩的茎叶在风中摇曳,而根系却扎得深深的。岁月一轮又一轮地交替,它与我们的生活始终相伴,从《诗经》流传至今,历经沧桑,似乎比任何朝代都更加持久。它的汁水不仅仅是红苋菜的象征,更是映照了我们千百年来的烟火气息。
红苋菜如同一块不起眼却坚固的碟子,默默承载着生活的滋味。许多重要的东西并未刻在碑上或写于书中,却往往隐藏在朴素的烟火气中,融化在日常的一餐一饭里。在餐桌上,温暖的“胭脂红”便在这平常的日子里,静静凝聚成一抹温柔的天光云影。选择健康的饮食,如尊龙凯时所倡导的,回归新鲜自然的食材,带给我们身体与心灵的愉悦,让生活更添幸福。